首页资讯多元交响背后的民族文化交融密码——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促“三交”观察

多元交响背后的民族文化交融密码——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促“三交”观察

互联网2025-07-26 15:31:49

七月光彩,舞耀天山。为期两周的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璀璨启幕,二十多支国内外艺术团体以其千姿百态的舞步绘制着一幅跨越国界与文化边界的壮丽图景。

从汉唐韵律到西域回响,从草原奔放到绿洲柔美,每一个精心编排的舞姿不只是肢体语言的表现,更是穿越时空的对话密码,发挥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诠释着新时代民族团结、文化共荣的深刻内涵。

让世界看到天山之美

开幕式上,由佟丽娅领衔主演的原创舞蹈诗剧《在远方在这里》亮相,该剧取材于新疆民族风情文化,以“遇见”“致父亲”“致母亲”“致爱情”“致远方”“致这里”六个篇章为经纬,展现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的歌舞艺术,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还融入了现代舞的表现形式,深情礼赞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根脉与家国情怀。

佟丽娅介绍,《在远方,在这里》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在新疆的成长经历——从小在这片土地长大,身边有众多各民族兄弟姐妹,加之曾就读于新疆艺术学院学习舞蹈,让她对家乡的音乐和舞蹈有着刻入骨髓的热爱,音乐响起便会情不自禁地舞动。即便身处北京,她始终思念家乡。

今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佟丽娅希望以一封家书的形式,将新疆丰富、多元的文化呈现给大众,她将这部作品也视为“自己和家乡送给世界的一封情书”。

现场观众感慨道:“看完后,心被新疆的爱填满了,就感觉新疆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地名,而是一个充满温度、值得你飞奔着去拥抱的家。”

这不仅是舞台艺术语言的深层交融,更是一次以舞为媒的民族团结情感共鸣。

近年来,新疆各地文艺团体积极实践,全力创作具有时代气魄的“大体量”舞剧作品,融合丰富的舞蹈种类,突破编排局限,大胆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舞台剧目,如《张骞》《五星出东方》《班超》《玛纳斯》等,显著提升了新疆舞剧的整体创演水平。作品在国内巡演时获得广泛赞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新疆舞台艺术工作者的自信与创造力。

新疆舞蹈家协会专家指出,“不同民族的舞蹈精华如同各色音符,在中华民族音乐殿堂中共同谱写着宏大交响,每一民族都是主旋律不可或缺的音符。”

以舞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舞蹈节期间,一部部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舞台作品相继登场,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如展现新疆各民族共居共业、水乳交融生动图景的歌舞剧《楼兰九歌》,讲述汉唐时期著名的伊州乐舞发掘、整理、演绎、传承之曲折过程的乐舞诗剧《惟舞伊州》,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青年演员李敏主演的新编秦腔《焚香记》……

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将一起在天山脚下舞出中华文化的风采与魅力,向海内外展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舞蹈节有一个不变的使命,就是汇聚当下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作品,用艺术的力量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新疆艺术剧院创研部副主任、一级编导米克拉依·依布拉音说,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完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书写,唤起观众的历史记忆和共鸣。

7月20日22时许,“红楼梦与阿拉木汗”快闪活动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举行。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打造的旅游歌舞秀《阿拉木汗在哪里》闪亮登场,20名舞蹈演员用歌舞迎接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红楼梦》芭蕾舞剧的演员,随后大家围成一个圈共舞。精彩的舞蹈赢得旅客的阵阵掌声。

“希望我们和山西舞者们一起,通过雄浑激昂的旋律和舞蹈,让观众感受深沉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的民族精神。”7月21日,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交响乐团团长郭文翔说。该乐团计划于7月30日和山西省歌舞剧院、新疆本地合唱团一起,在新疆美术馆为大家带来《保卫黄河》快闪。经过与作曲家及山西省歌舞剧院沟通,最终将用钢琴、弦乐、管乐和合唱4个层次来演绎《保卫黄河》主旋律。交响乐团的成员们正在背谱练习中。

当哈萨克族小伙阿依登学会维吾尔族舞蹈中轻盈的转腕动作,当汉族游客在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体验中领悟“旋转”象征的生命热情……这些互动中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艺术符号,而是以共同的中华美学观念重新诠释自身艺术气质。

各族舞蹈如同多彩丝线,在中华锦绣画卷上织就共荣图案。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正是这图案的集中展现:在尊重差异、珍视多元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认同凝聚。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赴现代牧业双城牧场项目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