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商中国纯电农机"首战"汉诺威:知申禾行挑战欧美百年巨头

中国纯电农机"首战"汉诺威:知申禾行挑战欧美百年巨头

互联网2025-11-10 17:03:54

摘要:知申禾行实现高端智能农机全球市场突破,将纯电农机技术带到全球农机产业发源地,与全球顶级品牌同台竞技,技术领先。

2025年11月9日,全球农业机械行业的"奥林匹克"——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AGRITECHNICA)盛大开幕。在这个被誉为"全球农机技术风向标"的顶级展会上,来自中国的知申禾行携其旗舰产品知禾E904i遥控纯电拖拉机首次亮相,标志着中国高端智能农机实现了向全球农业机械技术最发达市场的历史性突破。这是中国农机产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角色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1762740050750242.png

从落后到领先:中国农机的电动化逆袭之路

回顾历史,中国农机产业长期处于追赶状态。在传统燃油农机领域,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凭借百年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牢牢占据着全球高端农机市场。Fendt、John Deere、CLAAS等品牌几乎成为高端农机的代名词,而中国农机企业多年来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上始终难以突破。

"全球的拖拉机按变速箱技术可以分为四代,目前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主流机型已经是三四代,国内的主流机型还处在第二代和第一代,而第三代技术则还在发展初期,"知申禾行CEO陈拥军坦言,"可以说两者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差别就像是桑塔纳和小米SU7。"

国外发达国家拖拉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而国内的拖拉机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发展,标志性事件是洛阳一拖在周总理的关心下建厂。这种技术代差的背后,是欧美企业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上长达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一台柴油发动机需要几百个精密零部件,每个零部件背后牵扯到大量复杂工艺,比如特钢制造工艺、壳体铸造和曲轴等核心部件的锻造,这些其实也是欧美大企业的核心技术,他们已经积累了上百年。变速箱技术也是超级复杂,涉及到材料学、动力学、控制学等多个学科的技术。而国内起步非常晚。"

然而,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农机产业找到了"换道超车"的机会。依托中国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智能控制等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领先优势,以知申禾行为代表的企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

"电动化则不需要再关注发动机技术,而电池技术又是最稳定的一种能量输出技术之一"陈拥军解释道,"今天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已经能和欧美基本打平,甚至有一定领先优势。我觉得农机未来也会走一样的路。"

知禾E904i的诞生,正是这一战略转变的集中体现——它不是在传统燃油技术上追赶欧美,而是在纯电农机这一全新赛道上实现了技术领跑。

在欧洲某权威机构的技术市场分析报告中,该机构将知申禾行的知禾E904i与来自德国的全球顶级农机品牌Fendt的e107 Vario并列比较。这是中国农机企业首次被欧洲权威机构置于与传统豪强同等的技术地位进行评估。

1762740067134331.png

国际化基因:从研发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

知禾E904i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军欧洲市场,与知申禾行自创立之初就确立的国际化战略密不可分。"我们从来不把自己定位为一家只服务中国市场的公司,"陈拥军表示,"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按照全球最高标准来设计产品,目标是打造一款能够在全球任何市场都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农机。"

这种国际化视野的形成,也与陈拥军个人的职业经历戚戚相关。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同济大学首批德国交换生项目的机会,随后在芬特(Fendt)工作了近十年。"芬特是全球最早推出无级变速CVT拖拉机的制造商,被业界誉为'拖拉机界的劳斯莱斯',"他回忆道,在那里的工作经历让他深刻理解了欧洲市场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和标准。

回国后,陈拥军曾担任中联重科农机副总裁,也担任过其他重型设备制造集团集团总裁,曾主导研发了国内首款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大马力拖拉机,也曾担任中国拖拉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三五规划技术专家。这些经历让他对中国农机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大的优势还是团队,"谈到知申禾行的竞争力时,陈拥军强调,"我们团队的主要核心人员在行业内都已经摸爬滚打了二三十年,对传统农业机械的理解非常深刻。我在其他企业做高管的时候就开始研究电动化,之后又有机会与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合作了农机AI转型项目,系统性地学习了AI,在农机、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都有很多技术积累。"

这种国际化视野体现在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早在知禾E904i的研发阶段,知申禾行就广泛吸纳了来自德国的拖拉机技术专家参与。多位曾在欧洲顶级农机企业工作多年的德国工程师对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经验,更重要的是对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对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

部分德国技术专家曾对知申禾行的产品在中国、德国都进行了测试,并在欧洲的实际农业生产环境中进行长时间测试验证。德国专家对产品的很多细节提出了严格的意见和建议,从操控界面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到与欧洲常用农具的兼容性,每一项都经过了反复测试和优化。正是这种"不将就"的态度,确保了知禾E904i不仅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更能够达到欧洲市场的严苛标准。

1762740087553715.png

挑战行业标杆,与国际大牌产品同台竞艳

在汉诺威展会上,知禾E904i与国际大牌产品同台亮相,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动力系统创新:知禾E904i采用了创新的双电机设计——一台90马力电机(峰值122马力)用于驱动,另一台同等功率的独立电机专门驱动PTO(动力输出轴)。这种设计使得拖拉机在进行高负荷作业时,驱动和PTO输出可以独立优化。

"车和拖拉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陈拥军解释道,"汽车一般追求极致加速性,比如3秒破百,而拖拉机追求的是克服巨大阻力后的动力稳定输出,拖拉机的技术核心不是发动机/电机的高转速,而是低速大扭矩下的可持续性。"

他进一步举例:"柴油拖拉机在犁地时,犁片需要切入坚硬的土壤,这时地面的阻力非常大,拖拉机需要开低速挡,发动机的额定转速是2300转,你要通过变速箱多级传动把速度降下来,此时的扭矩输出达到峰值,才能拉动犁刀往前走。电动农机也会面对类似的问题,要想利用电池、电机通过系统控制技术完美复现,甚至超越燃油拖拉机的性能,需要很多技术上大胆的尝试、创新和试错。"

智能操控革命:知禾E904i最具颠覆性的创新之一在于其遥控操作功能。操作人员无需坐在驾驶舱内,可以通过手持遥控终端在安全区域完成所有作业。配合可选装的自动驾驶系统,作业路径精度可达厘米级。这种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农机的操作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操作门槛,更显著提升了作业安全性和舒适性。

"电驱拖拉机要比燃油机从系统架构上更适合智能化,"陈拥军指出,"电动化使系统通讯和自动控制能力大大提升,比如一台手动挡拖拉机是很难实现自动驾驶的,需要加装一系列复杂的机械执行机构,比如用一些物理手段把离合'按'下去,整个系统会特别不稳定,短时间示范演示还可以,实际长时间可靠作业不现实。"

他进一步解释了AI智能化的优势:"比如播种环节,你的行间距要控制得非常好,间距过密作物之间会互相抢养分,间距太大又会浪费土地。传统拖拉机的问题是人的大部分注意力会被驾驶分走,如果播种机可以和拖拉机通讯并进行协同作业,那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这种工作天然适合ACS(自动控制系统)或者AI来做——大部分时间里,你只需要坐在驾驶室里监督拖拉机工作。"

传动系统优化:为了最高效地将动力传递到地面,知禾E904i以基于新能源架构底层重新设计了变速箱,实现了驾驶的无级变速,使用体验可与Vario变速箱媲美。PTO输出轴配备两挡变速,可实现无极调速,充分满足各类农具的动力需求以提高整机和农机作业的效率,并降低能耗。

电池与充电技术:知禾E904i搭载宁德时代(CATL)生产的105kWh磷酸铁锂(LFP)电池组。LFP电池技术以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安全性著称。配备的热管理系统可使电池在-20°C至60°C的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通过加热和冷却系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电池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保护,防止过度放电、过流、过热和低温损害。

知禾E904i还采用了600V高压平台,确保高转换效率。根据作业条件不同,单次充电可支持4-7小时的连续作业。"充电36分钟可以从20%充到80%SOC,一小时左右充满,"陈拥军介绍道,"用户上午干完活,中午吃个饭休息下,下午就可以继续工作了,基本不耽误作业。"

1762740107363923.png

引领全球农机产业绿色转型

可以说,今年的汉诺威国际农机展只是开始。它向世界证明,中国不仅能够制造农机,更能够创造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端智能农机;中国企业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有能力在全球最挑剔的市场上与传统巨头同台竞技。

未来,在全球农业面临气候变化、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纯电智能农机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知申禾行正在用实际行动推动这一转型进程,为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正如德国《农业技术》杂志在报道结尾的评论:"来自中国的知禾E904i,或许将成为推动全球农机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在这场关乎农业未来的技术革命中,主角不再只是传统的欧美品牌,来自东方的创新力量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这场在汉诺威揭幕的新篇章,是中国农机全球化征程的开端。知申禾行,这家将"知行合一"作为发展理念哲学的中国企业,正在用创新和实力向世界证明:中国农机的未来,不仅在中国,更在全球。

 

核心产品领航,Hape 2025 Q3以多元策略加速亚太市场布局